花膠

消費錦囊
花膠又稱魚肚,用魚鰾製成,一般取自體型較大的魚類,主要產自環繞印度洋的國家及地區例如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其次是中南美洲如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地。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於2013年12月訪問了香港海味雜貨商會的代表,介紹選購花膠的知識。
花膠種類
廣肚一般指用大型魚類的魚鰾製成和體積較大的花膠,當中以鰵魚的花膠最為人熟知,售價可達每斤港幣萬多元至二萬多元。取自金錢鰵(又稱黃唇魚)的花膠,價格更高達每斤港幣數十萬元以上。
鴨泡肚大多數產自中美洲的大鱸魚,按體積分級別,大的每斤約有2至3只,可售港幣五千多元;小的每斤約有十多隻,售價港幣二千元左右。 |
![]() |
扎膠形狀長而窄,產地來源和物種較多,較多人熟悉的是來自大黃花魚的扎膠,每斤約有八隻,售價約港幣四千多元。 |
![]() |
鱔肚顧名思義是來自大白鱔的花膠,主要來自印度。鱔肚較薄身,供應量多,故價格較便宜,每斤約港幣一千元。
如何分「公」「乸」
常聽說花膠可分為「公」和「母」,粵語稱「公」和「乸」,據商會代表稱,市面所售的花膠,約四分之一是公,四分之三是乸。花膠公較結實,不易在烹調時受熱溶化;花膠乸較厚身,但烹調後較易溶化,口感軟綿綿。價錢方面花膠公較貴一點,由此可見,民間說厚身便一定較貴並不正確。
商會代表指出,不是所有花膠種類都能單靠眼睛去分辨公和乸。但一般來說,鰵魚的花膠公呈長形人字紋,肚身較厚但邊旁的位置較薄,表面會有兩條明顯的長坑紋;花膠乸形狀圓闊和有橫紋,厚度平均;至於鱸魚製成的鴨泡肚跟其他品種有分別,乸的氣管位置摸上去感覺較滑,但公的氣管位置會凹凸不平。
罕見種類較貴
影響花膠價格的因素眾多,當中以種類的罕有程度為較重要的因素。越來越多人認識花膠的營養價值,以往較多人吃魚翅,近年基於對保育的關注,亦使一些人改為食用花膠,這些因素都令較以往多的香港消費者和內地遊客選擇購買花膠,令價格上升。
不良銷售手法:標示價格單位不清晰
關於購買花膠的投訴,多與銷售手法有關,常見的問題是店鋪故意沒有說明標示的售價是以「斤」還是「兩」為單位,或是只以相當細小的字體寫上「兩」字,再以貨品遮掩。有些消費者誤以為是以斤計而選購後,店方會迅速把花膠切片,隨後才向消費者表示是以兩計算價格。消費者得知價格後,即使向店方表示不想購買,但往往因花膠已切片而無奈就範。
上述的不良銷售手法不時出現,不過這種手法已違反最新修訂的《商品說明條例》。消費者如遇到這些情況應立刻向香港海關舉報。
商會代表亦提醒消費者,選購時除了要注意價格標示,最好不要讓店方將花膠切片,因為店方容易在過程中弄虛作假。
正貨保證
為確保消費者可購買到貨真價實的海味,香港海味雜貨商會早於1999年已推出「優質商標」,用以表示店鋪賣的貨品都是貨真價實,不會以不良經銷手法欺騙消費者。商會的會員均會在店鋪內顯眼處貼上香港海味雜貨商會的會徽(見下圖),會徽標誌上詳細列明有關店鋪的會員編號,以及香港海味雜貨商會的電話,方便消費者查詢。商會設有退貨保證,旅客可多加留意。
一點不同此「斤」不同彼「斤」
旅客須注意香港市場使用的中式重量單位計算與內地不同,在內地1斤(市斤)等於10兩,1兩為50克,換言之,1市斤等於500克;而香港1斤則有16兩,1兩為37.8克*,1斤約相等於605克。要避免誤會,你可參考下列香港市場使用的重量單位轉換方法:
‧1兩約為37.8克*
‧1斤約為0.605公斤
‧1公斤約為1.65斤
‧1磅約為0.454公斤
‧1公斤約為2.2磅
*香港流通兩種不同的「兩」,一種流通於食品市場(尤其是購買參茸海味或藥材),1兩約等於37.8克,另一種主要應用於貴金屬買賣市場,1兩約為37.429克,兩種「兩」相等的克數有些微差異。你亦可借助本網站另附的小工具協助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