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消費錦囊
鹿茸是雄性馬鹿或梅花鹿剛長出來而尚未骨化的幼角。鹿茸每年可以生長一次,長出後兩至三個月便可以割取,若不及時割取,鹿茸便會老化成鹿角,當中的蛋白質、膠質等亦會隨著鹿茸骨化而漸漸流失,補血養顏的功效便會大打折扣。鹿茸完全骨化成鹿硬角後會自動脫落,要等待到下一年才能再次長出新的鹿茸。
鹿茸一般被視為強壯藥,身體衰弱、年老或病後體虛的人士尤其合用。現時香港市面銷售的鹿茸分為原支鹿茸及鹿茸片兩類,兩者的功能無大分別,只是製作過程不同。
原支鹿茸


原支馬鹿茸及梅花鹿茸的外貌,無論毛色、叉數都有顯著分別,不容易混淆,加上兩者的營養價值分別不大,故作出選購時,鹿茸的體積及外觀便成為主要的考慮因素。原支鹿茸的價錢取決於其重量及外形,而非其品種,一般而言,馬鹿茸較重,價錢亦相對較昂貴。
1.馬鹿茸
2.梅花鹿茸
選擇要點
頭: | 鹿茸以主角及副角的頂端部分(行內稱為「咀尖」)最為珍貴,藥用價值最高。選購原支鹿茸時,以咀尖堅實及闊大豐滿者為佳品。 |
身: | 高品質的鹿茸支幹粗壯堅實,乾爽潔淨,完好無缺。鹿茸即使經過煮製,一般仍會殘留動物的膻味,但若發現鹿茸散發出腐肉般的臭味,則表示品質有問題。 |
根: | 選購原支鹿茸時,留意支幹近鋸口周邊位置有沒有紅圈中的黃白色粒狀硬物,粒狀物越多,表示該部分開始骨化,會漸漸形成硬角,減低藥用價值,整支鹿茸的價值也會較低。 |
鹿茸片
原支鹿茸體積較大,而且煮製的過 程較繁複,想省時方便的話,你大可考慮選購已經刨製好的鹿茸片。刨製好的鹿茸片一般分為「咀片」、「二砂」、「三砂」及「四砂」四個等級。「咀片」即鹿茸的咀尖部分,藥效最高,價錢最貴;「二砂」及「三砂」是鹿茸支幹,「四砂」是近鋸口的位置,「二砂」屬中等貨,「三砂」的品質一般,藥效不及咀片,而「四砂」則再次一級,你可按喜好及預算而選購。
鹿茸片的加工方法分為「古法製刨薄片」及「生切」兩種。古法製刨薄片是傳統的加工方法,加工時間較長,計算加工費後,價錢會較貴;生切鹿茸片是近年較流行的製法,程序較簡單方便,只需三日便能完成工序,故價錢亦較便宜。
1. 古法製刨薄鹿茸片
咀尖鹿茸片呈圓形,外圈透明,內圈呈淡黃色。由於茸片質地細嫩,放置一片於掌心,掌心的熱力可使其兩邊向內翻捲。
2.生切鹿茸片
生切鹿茸片加工時會用米酒或白酒浸製鹿茸,因此茸片會散發出酒味。
生切鹿茸片咀尖外圈紅棕色,內圈黃白色呈半透明,油潤如蠟,每片厚度約1至2毫米,置於燈光下能透光。
二砂及三砂的鹿茸片質素不及咀片,體積雖然一般較咀片大,但是質地較粗糙,經加工後支幹內毛細血管的蜂巢狀細孔仍清晰可見,藥效較低,價錢亦較便宜。
重要提示
選購鹿茸後,應如何保存才可保持其品質及藥效?宜將鹿茸放入密封的塑料袋中,再置於電冰箱,以免鹿茸沾染水氣變壞;存放得宜的話,鹿茸一般可以存放3至5年亦不變質。
新實施的《商品說明(修訂)條例》更能保障你
新修訂的商品說明條例禁止零售商作出誤導標價等不良銷售手法,零售商在營商過程中展示貨品價格標誌時,必須以清晰易明的方式顯示按數量單位計的價格,包括長度、闊度(寬度)、高度、面積、體積、容量、重量及件數。
以下情況屬誤導價格的例子:
有關新法例的詳情,請瀏覽香港海關網頁。
一點不同此「斤」不同彼「斤」
旅客須注意香港市場使用的中式重量單位計算與內地不同,在內地1斤(市斤)等於10兩,1兩為50克,換言之,1市斤等於500克;而香港1斤則有16兩,1兩為37.8克*,1斤約相等於605克。要避免誤會,你可參考下列香港市場使用的重量單位轉換方法:
‧1兩約為37.8克*
‧1斤約為0.605公斤
‧1公斤約為1.65斤
‧1磅約為0.454公斤
‧1公斤約為2.2磅
* 香港流通兩種不同的「兩」,一種流通於食品市場(尤其是購買參茸海味或藥材),1兩約等於37.8克,另一種主要應用於貴金屬買賣市場,1兩約為37.429克,兩種「兩」相等的克數有些微差異。你亦可借助本網站另附的小工具協助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