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

消費錦囊
說話、咳嗽、打噴嚏或吐痰時噴出的飛沫,大約5微米(μm)以上。呼吸道疾病患者的飛沫可能帶有病原體,2米範圍內的人有機會直接經口或鼻吸入飛沫而受感染。此外,飛沫會散落在附近的物件,其他人觸摸物件時,也可能會接觸到病原體,如果沒有清潔雙手便觸摸口、鼻或眼睛,也可能受到感染。



而佩戴外科口罩是預防感染經飛沫傳播的疾病的其中一種方法。
但肺癆、水痘、麻疹傳染病的微粒比5微米小,會建議使用比外科口罩更高規格的防護裝備例如N95呼吸器。購買呼吸器前需要進行面型配合測試,以配合使用者的面形。
香港衞生署的意見
應按特定的使用情景,作出充分的風險評估後,選擇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一般而言,外科口罩能夠阻隔液體和大顆粒的飛沫。
署方建議消費者在下列情況佩戴口罩:
- 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時
- 照顧呼吸道感染病患者
- 傳染病高峰期期間進入診所或醫院
- 當流感流行期間
- 高危人士需要到擁擠或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
佩戴外科口罩小知識
佩戴前
- 應使用洗手液和清水清,或使用酒精搓手液潔雙手。
佩戴的步驟
- 外科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屬/膠條的一邊向上。如果外科口罩沒有顏色,應把摺紋向下的一面向外。
- 拉開外科口罩,使口罩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
- 把外科口罩的橡筋圈箍着耳朵。如果選用綁帶式外科口罩,將外科口罩的綁帶繫於頭頂和頸後。
- 把外科口罩的金屬條沿鼻樑兩側按緊。
- 常見的誤用情況是只遮蓋口部,但露出鼻孔。
- 盡量不要再以手接觸外科口罩,因為有可能觸摸到外科口罩上的細菌或病毒。誤用的情況通常是使用者在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時,先拉開口罩。
- 如果感覺外科口罩已經沾濕,例如在咳嗽或流鼻涕後,應該脫下,潔手後,換上一個新的外科口罩。
卸除
- 在卸除外科口罩時,應避免觸摸口罩向外部分,因為這部分有可能已沾有細菌或病毒。
- 脫下的外科口罩不要隨處擺放,更不要放在衣服的袋中留着重用。有些口罩可清洗重用,未必適宜用作預防傳染病。
- 脫下已經用過的外科口罩後,應盡快把它丟進有蓋的垃圾桶,並隨即潔手。
為兒童揀選和佩戴外科口罩
首要是兒童願意佩戴,如果口罩顏色鮮艷,甚至在包裝或口罩上印有卡通人物,都能增加兒童佩戴的吸引力,但要提醒他們口罩不是玩具,不要隨意脫下來把玩或觸摸其他兒童的口罩。
選購時注意尺碼大小,選擇適合兒童面部的外科口罩,尺碼太大會容易鬆脫,不能夠提供足夠的保護,尺碼太小會令兒童感到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