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和護膚品

分析BB霜和CC霜的遮瑕、護膚和保濕效果 (2014年10月)
BB 霜是甚麼呢
BB霜是blemish balm的簡稱,是遮蓋皮膚瑕疵的化妝乳霜,源自德國,原本的用途是在創傷性治療後遮蓋受傷皮膚,改善外觀,後來在韓國被廣泛應用,演變成現在的BB霜。部分品牌將產品命名為beauty balm(美容膏)。大部分產品聲稱具有防曬、保濕、平滑皮膚表面和均勻膚色等效用。

CC霜是甚麼呢
CC霜稱聲具有即時調節膚色(colour correction/colour control)功效,部分產品標示complete correction、care & control等字句,也有產品聲稱添加了保養肌膚的成分,標榜護膚(如美白)效能,絕大部分CC霜都強調具備防曬功效。

大部分品牌只提供一或兩個色號,顏色貼近膚色,聲稱適合大多數人士使用。部分產品聲稱具有「追蹤膚色」的效能,白色的乳霜搓揉後會變成接近膚色。也有品牌提供多種色號,聲稱可以解決皮膚色調問題,例如綠色能夠中和泛紅的皮膚(例如暗瘡印);紫色可以改善膚色暗啞,令皮膚看起來比較明亮;粉紅色令蒼白的皮膚看來較紅潤;黃色可以提升古銅膚色的亮澤。
主要成分
防曬劑
化學性防曬劑有效吸收和對抗紫外線UVB,部分也有對抗UVA的作用。物理性防曬劑透過反射光線幫助抵禦UVA和UVB。市面的產品普遍同時含有化學性和物理性防曬劑。
顏料
白色顏料有良好的遮蓋能力。滑石粉(talc)除了有遮蓋作用外,也有效吸收水分,提供柔滑感覺。矽石(silica)能夠增加順滑度,也可以吸收油和水。珠光顏料可以散射光線,令皮膚顯得亮澤,瑕疵看起來不明顯。
聚矽氧化合物
可以令化妝品容易推開,用後增加乾爽感覺。部分會在皮膚上形成薄膜,有助防水抗汗,也可遮蓋毛孔,令皮膚顯得較平滑。
保濕成分
例如甘油(glycerin)、二甘醇(butylene glycol)等,理論上都有保濕功效,但效果視乎劑量和其他成分。
比較BB霜和CC霜
根據產品上標示的成分資料,同一品牌的BB霜和CC霜,成分可以十分接近,分別只在於所用的劑量,CC霜普遍用上比較多顏料或植物萃取成分。
BB霜在遮瑕的表現比較優勝,有效遮蓋面上色斑和暗瘡印,改善膚色不平均的問題,但CC霜普遍比較透薄,遮蓋皮膚瑕疵的能力略為遜色。
CC霜適合膚質比較好,面部皮膚沒有明顯瑕疵的人使用;也可當作化妝底霜(makeup base),再配合遮瑕膏、粉底液或粉底霜,也有很好的遮瑕效果。如果面部膚色不平均的問題比較嚴重,建議選用BB霜或一般粉底液和粉底霜。
皮膚護理
添加了聚矽氧化合物或成膜劑的化妝品,可以帶來即時平滑皮膚和遮蓋瑕疵的效果,但缺點是減低其他成分的滲透效率。保養肌膚的成分需要滲入皮膚,才可以發揮護膚功效,如果保養成分黏附在遮瑕的薄膜上,就未能夠有效進入皮膚發揮改善皮膚的效能。理論上,在單一產品很難同時擁有護膚、遮瑕和保濕功效。
BB霜和CC霜無論用法和用途都和粉底、遮瑕用品相似:塗抹化妝乳霜前,必須先進行基本護膚程序,包括清潔、保濕;化妝前塗上適合的防曬乳液,可確保更理想的防曬效果。
切勿以為化妝乳霜產品聲稱有「裸妝」、「素肌」感覺就不用卸妝。由於不少產品的化學性防曬劑和有遮瑕效果的粉體都是油溶性,所以應該用適當的潔面產品(例如卸妝油)卸妝,否則可能會堵塞毛孔,反而造成更多皮膚問題。華南地區天氣炎熱,如果沒有徹底卸妝,容易引致粉刺、暗瘡等問題。
保濕功效
不少BB霜和CC霜都聲稱具有保濕效能,如果化妝乳霜以甘油、二甘醇等保濕成分為主,保濕效果理論上會比較理想;如果含有酒精,保濕效能會比較遜色。
防曬效能
塗搽分量會影響防曬效能,如果為了追求「裸妝」效果而薄塗一層,可能會令防曬效能大打折扣。此外,有些產品的化學性防曬劑,在吸收陽光後會被分解,未必可以長時間維持防曬效能,長時間曝曬會增加曬傷和曬黑的機會。就算再補塗,也可能會影響妝效,令妝容變厚,顯得不自然。
化妝乳霜的部分成分能夠吸水吸油,但如要長時間進行戶外活動,化妝乳霜的防曬保護未必足夠。
大部分BB霜和CC霜都含有化學性防曬劑,部分人士對這些成分有敏感反應。如果過往使用防曬用品時曾經出現皮膚敏感,挑選化妝乳霜產品時也要留神。消費者也不應盲目追求防曬系數高的產品,一般而言,SPF30至50和具有對抗UVA效能的產品已經足夠應付日常需要。

海外測試BB霜和CC霜的保濕和防曬功能
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International Consumer Research & Testing,簡稱ICRT)在2014年測試了共31款國際知名品牌的BB霜和CC霜。

測試結果節錄如下:
1. 近4成樣本保濕效能不及保濕面霜
31款化妝乳霜樣本中,只有1款的保濕效果突出,較一般保濕面霜優勝。18款樣本和保濕面霜的保濕效能相約。
12款樣本的保濕效能都較保濕面霜遜色:6款保濕效能一般;4款見不到保濕效能,使用前後皮膚水分含量沒有明顯差別;2款令皮膚變乾,使用後皮膚水分含量下降。
2. 近4成樣本抗 UVB 效能比標示低
BB霜和CC霜不一定有效對抗UVB。2款樣本試驗的SPF值在SPF6以下,防UVB效能十分有限;8款只具有低度防UVB效能(SPF6 - 14.9)。
除2款沒有標示SPF值的乳霜,ICRT比較29款樣本的標示和經試驗得出的SPF值,12款驗得的SPF平均值比標示低,其中7款相差23%至86%,最極端的是1款標示具有SPF30防曬效能的樣本,試驗所得的實際效能只有SPF4。
3. 12 款樣本未能同時對抗 UVA
14款樣本兼具理想的對抗UVA效能;3款表現一般;餘下12款未能提供最起碼的抗UVA效能,部分樣本儘管有不錯的對抗UVB效能,但對抗UVA效能並不理想,未能提供全面的保護。
資料來源:《選擇》月刊第456期
旁邊的QR碼進入網頁
旁边的QR码进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