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牙膠

測試20款嬰兒牙膠 (2020年02月)

樣本:資料根據實驗室檢定或量度獲得,與製造商聲稱或有差異,資料只作參考。
零價格為香港消委會2019年9至10月購買樣本時的售價。
嬰兒從6個月大至兩歲會長出乳齒,期間可能會感到牙肉痕癢及口水增多。有些家長會讓孩子咬嚼牙膠紓緩牙肉不適及減低嬰兒咬嚼不潔或危險物件的風險。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抽選了市面上20款嬰兒牙膠,評估其結構、化學及衞生安全程度。
結構安全檢測
「Edison mama」(#12)不符合歐洲玩具安全標準EN71-1的要求,有機會深入幼兒喉部,阻塞咽喉而構成哽塞或窒息的危險。耐咬程度
「ange」(#11)及「Edison mama」(#12)的部分位置在試驗後破裂,耐咬程度不足,破碎出來的細小部件有機會被幼兒吞下,構成哽塞及窒息的危險。化學物質檢測
「nuvita」(#13)檢出可亞硝化物質的總遷移量為0.94 mg/kg,超出標準所建議的最高限值(0.1 mg/kg)逾8倍。「SKIP HOP」(#10)的部分部件亦檢出亞硝胺化合物及可亞硝化物質,不過,檢出的總遷移量符合標準要求。由於可亞硝化物質在人體內可被轉化成致癌物質,長期攝入這些物質有機會構成健康風險。微生物檢測
牙膠內的液體都會被密封,正常使用情況下,幼兒不應接觸到牙膠內的液體。儘管如此,若果牙膠外層物料老化或意外破損,而假如牙膠內的液體的衞生情況不理想,幼兒便有機會因接觸到液體而受到細菌感染。「Clippasafe」(#20)的樣本檢出的好氧性微生物總量為每毫升340,000CFU,超出歐盟玩具安全指令限值(1,000 CFU/ml)339倍,另外,樣本檢出的腸道菌總量每毫升超過100CFU,產品存在較大的健康風險。
標籤資料
「mömbella」(#8)沒有清潔消毒產品的指示,「Toyroyal」(#9)只提供日文的清潔消毒指示。「nuvita」(#13)標籤同時列出「不適合18個月以下兒童使用」和「不適合3歲以下兒童使用」,標示資料容易令消費者產生誤會。資料來源:《選擇》月刊第520期
旁邊的QR碼進入網頁
旁边的QR码进入网页